【2019阿米斯國度 入境心得 20】
回來之後的好幾天,總覺得
腳底還有沙子,
耳邊還有音樂,
身體還有浪。
知道這一趟好像留下一些什麼了。
/
我來自三峽,現住新店山區,在山裡的教育工作者。
身為一個熱愛原住民文化和音樂的平凡子民,又沒有什麼原住民朋友的人,能有這樣的機會,不突兀地進入這樣的國度,浸泡兩天在各種文化交融的國度裡,實在滿足。
但,我實在太愛這個音樂節,除了音樂,有一部分是它的質樸。另一部分是這些人愛土地,不是淪為口號,而是真實的實踐著。這個兩天的音樂節製造的垃圾相對於其他音樂節,真的少很多、很多了。
即便參加過試圖為環境努力、租借餐具的音樂節,大部分的人仍是使用一次性餐具,參與的人沒有意識,攤販更覺得麻煩,少數人努力著,真的很難建構成一個文化。
從進入阿米斯國度,沿路沒有旗幟(是啊,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旗幟?)以及現場的指示,是用簡單的木板、手繪,美式風趣幽默一覽無遺,桌椅堆疊的方向指示也簡單明瞭,總是更再思索著:嗯...其他音樂節真的需要那麼多嗎?舉辦一個活動真的需要這麼多資源消耗嗎?
看著阿米斯音樂節的攤販用各式各樣自然物裝飾著,有編織、有華麗,少量的塑膠、有意識的餐具、竹杯、葉子碗,都是永續生活的實踐著,並且更是具有質感的器皿哪!
我在大地旅人的攤以血和汗手作一個椰子碗,在這樣一個場域,椰子碗不特別顯眼,完美融入這個環境和這些音樂。
在主流社會中,減塑或永續概念仍不是常態,但永續生活是原住民重要的傳統智慧,在這個場域塑造成一股美好的流動,這對我而言是來阿米斯音樂節最深刻的地方。
謝謝每一個有意識的人,美好的兩天。
陳淨